保泉!维护水质安全!缓解逢雨必淹!海绵城市建设济南模式已形成!
2015年,济南成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
如今已经开建2年了
可能有好多问题你还不知道
今天就来说说
济南为什么迫切需要建设海绵城市?
第一、可保泉水喷涌:通过恢复强渗漏带生态功能让雨水得以留用;
第二、确保城市安全:借助山体、绿地、透水铺装等缓解城市逢雨必淹难题;
第三、维护水质安全:通过雨污分流改造,让地下水系更加完善科学
……
总之,有助于解决我市泉水枯竭、洪涝多发、水源不足、水质污染等问题。
啥是海绵城市?
下雨时吸水,
经过下渗、净化、存储,
到干旱时吐水。
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富有“弹性”,
这就是海绵城市。
济南海绵城市建设取得成绩
济南有近400个海绵工程点位:
巧妙运用“渗滞蓄净用排”六字原则融为一体的历阳湖,因地制宜增加“海绵”设施的二环南路,将“海绵”与公园景观融洽结合的千佛山公园、卧虎山公园……济南实施了近400个海绵城市建设工程点位。
“海绵”成为保泉的重要力量:
试点区域绿植等生态元素明显增加,人居环境提升,内涝治理明显,下渗保泉效果显著。经测算,通过海绵城市建设,仅历阳湖回灌下渗,便帮助趵突泉水位上涨3厘米,成为保泉的重要力量。
同时改善了民生:
历阳湖:
通过三级加压引入大明湖水,建设拦水坝拦蓄水源并补源,如今的历阳湖既是存蓄水源的水域,也是周边市民休闲娱乐的一处滨水乐园,吸引他们驻足、休憩。
凤凰路:
作为“海绵主题”路,凤凰路建成八大“海绵宝宝”,包括透水人行道、下沉式绿化带、旱溪、溢流井等,实现雨水的“渗、滞、蓄、净、用、排”,更扮靓了区域生态环境。
结合棚改、旧改:
我市还首创“1+n”战略,以海绵化改造为龙头,结合棚改、旧改同步实施供水、供气、供热、供电、排污、排涝改造提升等,为百姓带来了诸多看得见、感受得到的民生福利。
家住舜耕路的周老太太说,“通过改造,小区铺上了燃气管道,还装上了收水桶,下雨天就能接好些水,浇花啥的可方便啦”。
海绵城市建设“济南模式”形成!
两年多来,历阳湖的补源与造景,凤凰路的古槐树雨水公园,旅游路西段的透水沥青快车道……一系列精品示范工程,创造了海绵城市建设的“济南模式”。
按照2020年底前建成区25%以上、2030年底前建成区80%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要求,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已由试点向示范和常态转变。
延伸阅读:城市为什么要建海绵城市
- 上一条南京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批复 城市空间布局划为6大片区
- www.70082.com天津打造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样本